青年考古学家何锟宇追思会举行!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动物考古实验室创建者

时间 • 2025-11-22 02:20:49
遗址
考古
成都
动物

2021年12月29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知名青年考古学家何锟宇因病于湖南去世,年仅41岁。

这个不幸消息,令四川和成都考古界深感悲痛。时隔三个月后,在清明节到来之前,今(30)日下午,四川省考古学会、四川省历史学会、四川省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成都市历史学会、成都古都学会和成都市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联合为何锟宇举行了隆重的追思会。

何锟宇生前留影(图据成都考古微信公号)

追思会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颜劲松首先发言,含泪细数了何锟宇此前取得的诸多成绩,尤其是他在2018年查出罹患癌症后,依然坚持在病中出色完成了自己的博士毕业论文。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映福是何锟宇的博士生导师,他在1999年初识这位勤奋的学生,并且记得当年上课时课堂上还在用粉笔和黑板,而几乎每次下课后,何锟宇都会主动帮自己擦黑板。

随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江章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朱章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等考古界同仁,也先后回忆了与何锟宇生前的交集,和他给自己留下的深刻温暖印象。

他们的回忆和讲述中浮现的画面,让哪怕不认识何锟宇的人也能强烈感受到:这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学术、重视家庭、珍视友情的优秀人才。

四川省文物局局长王毅在总结发言中,号召全省文博体系向何锟宇学习。“四川近百年的考古事业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先辈付出了自己毕生的心血,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去年林向先生的逝世让我们遗憾悲痛,没想到何锟宇正值青春壮年,竟也离开了我们……”王毅说,“他这二十年的考古实践与研究工作,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非常踏实。何锟宇的工作填补了中国西南地区动物考古的空白,其对宝墩遗址的发掘和研究,也填补了成都考古历史上的一大块空白。他的英年早逝,是中国动物学考古的重大损失。这样一位爱党敬业、淡泊名利的好同志,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追思会的结尾,四川省历史学会副秘书长张彦宣读了《关于向何锟宇同志学习的倡议》。倡议提出:一、学习何锟宇同志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二、学习何锟宇同志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三、学习何锟宇同志青灯黄卷、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四、学习何锟宇同志无私奉献、诲人不倦的高尚情操。

【何锟宇生平与学术成就简介】何锟宇1980年4月18日出生于湖南省汝城县。2003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考古与博物馆专业,2006年获北京大学考古学硕士学位,2021年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考古学专业。2003年入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2019年获评文博研究馆员,曾任宝墩遗址工作站站长多年。何锟宇长期坚守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第一线,曾参加或主持发掘成都金沙、茂县营盘山、成都江南馆街唐宋街坊、新津宝墩、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等重要遗址。参与发掘的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荣获“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共同主持的贵州招果洞遗址荣获“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考古》《文物》等杂志发表报告、论文百余篇,合作出版了《茂县营盘山石棺葬墓地》《茂县营盘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等大型考古报告多部。何锟宇曾任中国考古学会动物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连续多年在四川大学考古学系讲授《动物考古学》课程,为西南地区培养了一批动物考古人才,也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动物考古实验室的创建者。他系统整理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多处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遗存,对中国西南地区动物考古学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中国西南地区动物考古事业发展、早期巴蜀文明进程研究、成都文物考古事业和贵州史前洞穴遗址研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红星新闻记者乔雪阳

编辑李洁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