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人大法硕复试多人成绩0分,校方该有个明确说法
有理有据的处理依据及结论,才能让这个众说纷纭的事件不再出现各种“阴谋论”的猜测,这也是对0分考生的负责。
“人大法硕复试30余人成绩0分”这一话题近日成为微博热搜。4月8日,有网友爆料称,出现0分的原因,是因为这些考生违反了考试规则,在复试过程中存在“泄题”的情况。对此,人大法学院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确有0分考生存在的情况,但并不清楚是否是因为“泄题”导致的处罚。
按照相关网帖的描述:法硕的同学都爱建群,复试相互交流,群内还备注了实名,在今年人大法硕复试当天,复试早的同学在群内分享了自己的复试题目,此举违反了中国人民大学复试相关规定,被群内其他考生截图举报,导致分享了复试题目的考生全部复试记零分,其中有415分的考生,还有大量380和390分的考生。
据报道,人大法学院网站今年3月23日公布了法律硕士招生考试复试办法及复试名单,其中要求考生签署《诚信复试承诺书》及《复试考场规则告知书》。诚信复试承诺书中要求,保证复试过程不录音录像,不保存和传播复试有关内容。因此,如果此次人大法学考研复试0分的同学均被认定违规,那么无论出于什么样的主、客观原因,他们都应接受处罚。毕竟,规则就是规则,认可规则就应该接受处罚,法律本就讲究严谨、自律,作为学习法律的法学考生,更应该建立规则意识,进行自我约束。
但问题并非非黑即白这么简单。正如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罪,有其要素标准,也即犯罪的构成要件。那么,此次法学复试考生的行为,是否构成了违反相关考试规定的要件,起码从目前已知的公开信息来看,并无法准确判断。而这也是引发舆论热议的原因之一。
由于疫情原因,今年人大考研复试采取的是网络远程复试方式。通常,考研复试是在所报考院校的校内线下进行,整体环境严肃紧张,鲜有出现交流复试问题的情况出现。网络复试的方式,则意味着考生结束作答后,随即进入一种自由状态。由紧张变放松,人们的心理状态往往容易松懈,在这样的状态下很容易忽略一些规则约束,即讲出刚刚所经历的一些紧张的事情。
在这种情形下,很多事情就比较难以界定了。有过考试经历的人多多少少都有着考完试交流的习惯,这样的习惯很多时候并非是为了帮助作弊,可能只是一种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再者,考试总有结束之时,复试早的同学结束复试后,他所处的时间节点是否仍属于规定意义上的复试时间内,也不得而知。
因此,对于这一事件,校方有义务也有必要及时回应,给出明确说法。有理有据的处理依据及结论,才能让这个众说纷纭的事件不再出现各种“阴谋论”的猜测,这也是对0分考生的负责。
无论如何,事情已然发生,对所有高校而言也未尝不是一个警示。对于研究生复试这样影响颇大的关键考试,恐怕各个高校都应该在此事件后,汲取经验,完善流程规定上的模糊、疏忽之处,避免类似的问题再度出现。毕竟,谁都不愿意见到高分考生因此而错失继续教育的机会。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陈城
编辑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