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厅上有人”没吓死巡查队,为野泳也不怕尴尬了“朋友”?

时间 • 2025-11-19 18:37:44
巡查
当事人
游泳
言论
一些

公众的不适感在于,这种偏激之言,暴露出一种特权思想:“厅上有人”,你们还不乖乖地听话?

近日,网上一视频显示,某村巡查队在饮用水备用水库发现一男子在水库游泳,劝阻时,对方称“我要亮出身份你就会吓死”“农业农村厅的××是我的朋友”等话语引关注。视频发布者称,该男子自称系高校教授。6月21日,涉事高校离退休处发布通报称,当事教师对自己的不当言行进行了深刻反思,全盘接受广大网友对其提出的中肯批评,并诚挚地向广大网友道歉。

此事“体量”有限,至此可以完结,但留给人的思考却绵绵不绝。

言语冲突,是“民间语文”的常见内容。一般而言,善于自控者和不擅自控者的表现大相径庭,后果也很有差异性。对此,民间所谓“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让人跳”“良言一句三冬暖”皆是理性提醒。

喜欢游泳是好事,但游泳是分地方的,不要说备用水库不该成为游泳的地方,就是一些野外池塘,由于水情复杂,也会禁止游泳。对于游泳地点的限制,体现了文明的进步。要知道,在过往,野泳确实有点肆意而为,其间造成的死伤,频频引发公众关切。

作为一名高校退休教师,理应有敬畏生命、谨守边界的意识。但面对巡查人员时,他既忘记了禁忌与常识,也忘记了对话的要则,竟然放言“哪个水库都游过”,更抛出身份论、关系论,意在以“权”压人,令人惊诧。不就是为了游个泳吗,这又何必呢?这番言论,是为逞一时的口舌之快,还是本身价值观的体现,值得辨析。可以肯定的是,这番言论是不体面、不合时宜的。而且,实际上也没有任何用处。

对于当事人的言论,公众的不适感在于,这种偏激之言,暴露出一种特权思想。尽管退休教师无法拥有实际权柄,但认识相当级别的干部,却被视为一种权力的帮衬或延伸。言下之意,既然“厅上有人”,你们还不乖乖地听话?如果村里的巡查队员被吓到了,立马认怂,默认可以让他愉快地游泳,这种可能性并非不存在。现实中,凭借“人脉”“招呼”获得某种便利的事情,并不鲜见。但巡查队员并不为这番表述所动,而是坚持原则,直接让“狠话”消失于空气中。这一点令人欣慰。

或许当事人的确认识一些身居高位的朋友,这也是他自认为亮出身份就可以“吓退”的关键所在。实质上,这只能是一种误读。倘若在事件中被“点名”的干部属实,此刻估计是满满的尴尬:自己一句话没说,更没出场,却被当成了一种“道具”。

事后,当事人能认错道歉,公众也不妨多加谅解,毕竟,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而在具体语境中,谁都可能犯错。但当事人不妨找一找此事、此言论的根源,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否则,要是下一次再与他人吵嘴,又搬出某某干部吓唬人怎么办?

很多时候,一些发生在野外、街头的争端,本来没什么激烈的元素,但最后却演变为影响甚广的公共事件,其偶然性和必然性都需要被审视。一些人自命不凡、怀揣“我们不一样”的身份符号,在与人打交道时不知谦抑,而是咄咄逼人、仗势欺人,最后导致难以收拾局面,甚至被自己说出去的狠话“反噬”。这个教训不可谓不沉重。个体加强修养,秉持“厚道哲学”,是其一;组织或单位对所属人员加强教育管理,遏制特权意识、傲娇主义,是其二。希望这样的事,今后少一点再少一点。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伍里川

编辑尹曙光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