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守“生命禁区”25年、破获跨境贩毒案……致敬新时代的国门英雄

时间 • 2025-11-22 15:15:10
出入境
边防

在人民警察队伍中,有一个年轻的警种——移民管理警察,他们来自于原公安边防部队和出入境管理机构。在他们的身上,既延续着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也赓续着人民公安的光荣传统。

7月2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请五位移民管理警察党员代表围绕“锻造‘四铁’移民管理队伍,维护国门边境安全稳定”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他们分别是: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孙超,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副总站长赵永前,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执勤二大队执勤三队教导员王晶,吉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延边边境管理支队三家子边境派出所所长安石林,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山南边境管理支队浪卡子边境管理大队教导员索朗达杰。

孙超

戍边25年,潜心研究高原蔬菜种植技术

1996年入伍,国家移民管理局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孙超,已经戍边25个年头。红其拉甫地处帕米尔高原,当地被称为“生命禁区”,平均海拔4000多米,空气中氧气含量只有平原的一半,无霜期不到60天,风力常年在八级以上,最低气温零下40度。当地有一个谚语“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这是对他们高原的苦寒环境最真实的写照。

▲孙超

孙超刚到红其拉甫边检站的时候,所有物资都是从300公里以外的喀什运到单位,吃得最多的食物是土豆和洋葱。但是在高原吃不到新鲜蔬菜,大家出现了指甲变形、脱发、嘴角溃烂等维生素缺乏的症状。于是,孙超开始积极研究高原蔬菜种植和畜禽饲养,历经千百次的失败,经过了五年时间,他成功种出了黄瓜、辣椒、西红柿等39种新鲜蔬菜,还能生产新鲜肉蛋类食品。在组织的支持下,孙超还把种养殖技术传授给当地的塔吉克族群众,帮助他们建大棚、搞养殖,让群众走上致富路。

2018年,原公安边防部队集体转隶国家移民管理局,孙超作为单位离家最远、兵龄最长的老兵,放弃转业退伍回家团聚的机会,选择就地转改为移民管理警察,继续留在帕米尔高原守护国门边境。

赵永前

扎根北疆32年,破获跨境贩毒等重大案件120余起

1989年,赵永前入伍当兵,加入原公安边防部队。2018年,在国家移民管理体制改革启动之时,孙永前已经是锡林郭勒盟边防支队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当时赵永前女儿身患重病,特别需要他回去照顾和陪伴。是留下来带领队伍投身改革?还是退役回家照顾女儿?成为赵永前的两难选择。最后,使命和责任让赵永前选择留了下来,带领部队全体官兵圆满完成了部队改革转隶的任务。

▲赵永前

现在,赵永前已经是国家移民管理局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副总站长。他在见面会上说:“其实,我和千千万万个移民管理警察一样,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尽了自己应尽的职责,做了一名党员应该做的事,组织却给了我无上的荣誉。我想,这些荣誉应该属于每一名移民管理警察。”

红星新闻了解到,扎根北疆32年,赵永前先后带队完成重大任务80多次,破获跨境走私买卖枪支弹药案、跨境贩毒案等重大案件120余起,为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200余万元。主导推动“雪亮工程”纳入边境防控体系建设,探索“草原枫桥+邻里守望”群众工作法,丰富创新“四所联调”、综治“乌日特”等基层警务模式,为服务边境牧民群众,维护边境安全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晶

最年轻的“百万级”检查员,疫情期间坚守阵地3个月

国家移民管理局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执勤二大队执勤三队教导员王晶入警16年,主要在空港国门从事出入境边防检查。截止到现在,已累计办理出入境旅客超过了120万人次,是北京边检总站最年轻的“百万级”检查员,并且始终保持着零差错的记录。

▲王晶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王晶带领以她自己名字命名的党员突击队不惧疫情感染风险,始终冲锋在前,一直坚守在首都机场T3-D专区,在那里集中办理从北京口岸入境的航班人员的边防检查手续,为疫情防控的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连续奋战3个多月,每班身着防护服奋战10个小时以上,期间共为5000余名旅客办理边检手续,累计完成近200架涉疫航班中507名疑似病例隔离转场任务,王晶和党员突击队员们严格把好了“口岸管控”和“疫情防控”两道关卡,在空港国门前与同事们及口岸相关单位共同筑起一道外防输入的钢铁防线,为打赢全国口岸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移民管理力量。

安石林:

古城村的“荣誉村民”,16年累计走过10万公里

安石林是国家移民管理局吉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延边边境管理支队三家子边境派出所所长,驻守在吉林边境。他所在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也是我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区。三家子满族乡地处图们江沿岸,是一个朝鲜族、满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的边境乡镇。

▲安石林

16年里,安石林一直在基层、在农村,和群众打交道。“群众是我最好的老师,也是群众让我得到了成长和蜕变。工作中,我始终坚持用移民管理警察的诚心、耐心、贴心去换取辖区群众的暖心、舒心、安心。”

据了解,安石林累计处警、走访、调研的路程超过10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两周半。创新推出“乡音广播”“村民说事”等工作举措,促进邻里和谐;成立“戍边关爱帮扶基金”,救助困难儿童和孤寡老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站,连续5年组织开展“民族团结、富民固边”主题实践活动,让各族群众心手相牵、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在这期间,各级组织给予了他很多荣誉,安石林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移民管理机构首届“十大国门卫士”等。但要说哪个荣誉是他最珍视和最自豪的,安石林说还是古城村村委会授予的“荣誉村民”——“因为它是百姓们给予我的,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他们把我当成了亲友、兄弟。”

索朗达杰:

“大耳朵所长”,驻守全国海拔最高的派出所

索朗达杰是国家移民管理局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山南边境管理支队浪卡子边境管理大队的政治教导员。从警12年来,他一直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边境地区工作,从事着维护边境地区稳定和服务群众工作。

▲索朗达杰

2016年,他主动请缨来到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普玛江塘派出所是全国海拔最高的派出所,海拔5373米。在普玛江塘工作的4年时间里,索朗达杰走遍了辖区的每个村落,走遍了辖区的每户人家,了解辖区情况,解决群众的冷暖问题

“在普玛江塘工作期间,因为我耳朵比较大,所以大家给我起了一个昵称叫‘大耳朵所长’。”在普玛江塘工作的这几年里,索朗达杰所在的派出所先后救助500多名游客、200多台车辆,帮助13名辍学在家的小孩重新回到校园。而索朗达杰自己也领养了2个家里比较困难的学生作为帮扶对象

“在帮扶的过程中,我也希望他们健康成长,早点走出普玛江塘到外面去学习更多的新知识。”

红星新闻记者严雨程北京报道

编辑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