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鞋万点——吴一峰的河山行证|“巴蜀先生”馆藏系列第三次展览将启

时间 • 2025-11-16 19:12:14
成都市
先生
四川
展览
美术馆

值此仲冬时节,成都市美术馆将于12月15日推出“芒鞋万点——吴一峰的河山行证”展览。

此次展览是继“云山出岫——周抡园艺术文献展”“巴蜀先生——成都市美术馆馆藏四川近现代艺术大家书画精品展”之后,“巴蜀先生”馆藏系列展览推出的第三次展览,继续充实“巴蜀先生”序列。

吴一峰《火车在剑门山脉中通过》

据介绍,本次展览除成都市美术馆馆藏之外,还得到了吴一峰家属、浙江省平湖市吴一峰艺术馆、平湖博物馆的大力支持,最终一共汇集了80件作品和手稿及30余件套文献资料。

“巴蜀先生”缘起

抗日战争时期,四川作为大后方,云集了众多南迁的美术院校、社团、艺术家。其中,周抡园、孙竹篱、沈福文等在抗战结束后选择在四川安家,吕林则随着解放战争的步伐入蜀,他们与本地艺术家一起在动荡与转折的时代,经历了文化冲撞与精神重塑,作为四川乃至新中国美术(教育)事业重建的中坚,成为名副其实的“巴蜀先生”。

吴一峰《杜甫草堂一角》

1980年,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建院,四川的画家们由松散的状态逐渐凝结成为一个整体,周抡园、张采芹、沈福文、吴一峰、李琼久、黄稚荃等艺术家获聘为首批顾问,并且捐赠了一批时代精神、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并存的作品,成为画院进行典藏研究的重要资源。

2021年11月,成都市美术馆新馆开馆,馆藏作品迎来乔迁之喜,配备了国内先进的藏品库房和收藏设施,并完成了藏品数字化采集项目,建立了科学的馆藏数字资源库,为未来“巴蜀先生”藏品的保护、利用与活化奠定了基础。

“大走客”吴一峰

吴一峰(1907~1998)出生于浙江平湖,祖父仕宦之余,在家乡筑“培元堂”,雅好翰墨辞章。

1922年,吴一峰在上海的新式学堂结识了陆俨少,深厚的友谊贯穿于他们的一生。1924年,少年吴一峰考入刘海粟掌校的上海美专。负笈美专国画系期间,他勤于问道。旅沪6年间,吴一峰得以与海上众多名流交游,古代名画也得以展玩和学习。

吴一峰《窦团山》

1932年,吴一峰在贺天健处得知黄宾虹将入蜀讲学,便修改了庐山写生的计划,跟随黄宾虹由水路入蜀。

入蜀后的吴一峰,被巴山蜀水的壮丽秀美所吸引,遂择居成都。他自号“大走客”,游历写生不止。居蜀六十余年,吴一峰尽览蜀中名胜之幽、秀、雄、险。两件长卷山水画代表作品《嘉陵山色》《岷江胜概》,便是创作于此,是二十世纪百年画坛中一位行迹独特、实力深厚的山水画家。

品牌初露头角

要解释四川当代艺术包容性、创造力的来源,要理解一座西南盆地城市能够与世界潮流相连接的动力,要想象一个古老巴蜀文明拥抱未来艺术的前景和可能性,都绕不开一个历史溯源,即20世纪的这一批“巴蜀先生”。

他们籍贯不同、风格各异,在时代性和创作背景上,又有很多共性:在传统山水画转型、现实主义题材的“新国画”、近代国画教育模式转变、以及地域间画派交流学习等方面,通古今之变化、融东西之大成,形成一派磅礴的创新气象。

吴一峰《青羊宫灯会》

为此,成都市美术馆打造了“巴蜀先生”馆藏系列展,通过对上述前辈艺术家的藏品进行全面梳理,对相关文献进行扎实研究,把最新典藏研究成果完整细致地呈现给观众。

个案研究展——画册出版——巡展,“巴蜀先生”品牌下的20多位画家将按此规格一个个的做下去,有些画家的作品将是首次以个展的方式集中呈现,填补了其专题研究的空白。

在这张时间空间交织的经纬网中,可直观看到,他们的交集在巴蜀陡然增多,而后又是漫长的辐射绵延……透过年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迁徙与流变也呼之欲出。

红星新闻记者乔雪阳编辑李洁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