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占比下降?国家卫健委:并不意味服务能力弱化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聂春雷回答记者提问
7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系列发布会第十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进展成效。数据显示,近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人次占比有所下降。但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聂春雷在会上澄清,这并不意味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弱化。
从基层机构数量来看,据介绍,从91.3万个增加到了97.8万个。从基层机构的床位数来看,从2012年的132.4万张增加到了2021年的171.2万张。从基层机构的卫生人员来看,2012年是343.7万人,到2021年是443.2万人。而且在卫生人员中,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数量从100.9万人增加到161.5万人。机构数、床位数、基层人员数、基层人员的执业医师的占比都是增加的。而且,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的卫生人员,执业医师人员中大学以上学历的占比也有所提升,乡镇卫生院2012年本科以上学历是10%,社区中心是33%,分别提高到32%和59%,从学历结构来看也是上升的。
“这就说明,我们基层的机构一直是在发展的,我们的人员队伍也是在发展的,我们的服务能力实际上并没有下降。”
从服务量来看,聂春雷介绍,2012-2021年基层医疗机构门诊的服务量从41.1亿人次增加到42.5亿人次,由于疫情影响,这两年全国各个医疗机构门诊量都普遍有所下降,基层医疗机构也有所下降,但整体看,还是稳中有升。
聂春雷还指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同于医院,也不同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它既承担了基本的医疗服务,还承担了大量的公共卫生服务。他列举了一连串数字:每年有上亿的高血压患者和3500万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需要他们去随访,每年有分别超过1000万的孕产妇和新生儿需要他们去做产前产后的访视、新生儿的访视,每年有几千万的儿童需要打预防针,都需要他们来提供服务,而且每年还要为1亿多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
“提供这些服务,每一次的服务所占的时间、所花费的精力,实际上都不比看一个门诊花费的时间要少,有的还会更长。”聂春雷强调,衡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应该只看门诊的人次占比,还要看综合的服务能力。如果再加上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基层承担的大量工作,它的服务能力还是在稳步提升的。
不过,聂春雷也承认,单纯从门诊量来看,占比下降说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速度还赶不上老百姓健康需求增长的速度,特别是现在老百姓对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对多样化医疗服务的需求增长很快,基层发展还有差距。所以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以问题为导向,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将更多患者留在基层。
红星新闻记者胡伊文吴阳北京报道
编辑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