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美妙的体验,便是开眼看世界

时间 • 2025-07-15 22:38:07
开眼
世界
人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个“道”,往大的方面说,可以是宇宙间的一切法则、道理;

放在我们个体身上,可以是经典的人生哲学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如果我们能够开眼看世界,丰富人生体验,那或能发现自己的“道”。

这真是人生最美妙的体验。

(一)

公元1609年,22岁的徐霞客开始游历,追寻自己“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心之所向。

那时人们还在山下背八股、考科举,而徐霞客呢,按照内心的指引,开始了开眼看世界之旅。

他全凭目测步量,对湘、桂、黔、颠石灰岩地貌作了详细科学的考察,领先西方旅行家200多年,被称为“石灰岩地貌之父”;

他攀绝壁、越悬崖,登上黄山胜地,饱览美景之后,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当他登上人迹罕至的绝美山峰,满心欢喜,再无杂念;

当他渡过清澈无比的江水,洗涤身心,灵魂干干净净;

当他跋山涉水,增长一个又一个地理学识,此心满是豁达,再无障碍。

1641年正月,徐霞客盘坐在家中,回想此生的波澜壮阔,他感慨道:此生足矣。

然后安然闭目,就此逝去。

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0部著作之一。

国务院将此书开篇之日(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

他终成“东方游圣”,终成“千古奇人”。

开眼看世界,让徐霞客发现人生真谛,知晓自己该走的路,度过无憾的一生。

(二)

公元1831年,22岁的达尔文乘坐小猎犬号,开始了环球考察。

当时人们关于生物的认知,是基于基督教创世说的,即上帝创造了万物。

世界万物为何如此多姿多彩,且迥然不同?

它们以及我们存活这么久之后,为什么产生种种变化?

把一切自然现象都归结于上帝的安排就好了吗?

带着这些疑问,达尔文出航了。

大部分时候都是一望无际的海,和颠簸不已的晕船。

他感觉筋疲力尽,骨头像散了架似的,只能咬紧牙关煎熬。

但当他用小网兜捕获精巧丰富的浮游生物;

当他在圣地亚哥岛发现新奇的动植物品种;

当他在巴西热带森林心旷神怡、神魂颠倒……

他觉得经受的一切艰辛都值了。

1835年抵达加拉帕戈斯群岛,当地居民告诉达尔文:只要看海龟背的形状,就知道它是哪个岛的,肉好不好吃。

又对比过26种鸟类后,他发现同一个物种,在不同岛屿上,居然会不一样。

他思考这个问题:物种是不是可变的?

上帝也许根本不存在。

正是这5年的奇妙之旅,达尔文撰成《物种起源》,成为当之无愧的进化论奠基人。

当达尔文开眼看世界的时候,他跳出了旧时固有的框架,从新视角亲自验证了真理。

(小猎犬号)

(三)

1980年《围城》在国内重印,大受欢迎,很多读者写信和登门拜访。

钱钟书在电话中对一位英国女士说:

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他周岁时,“抓周”选了书,取名“钟书”,与书结下一生之缘。

15岁时,系统阅读《古文辞类纂》《骈体文钞》等等选本。

大学时候,号称“横扫清华图书馆”。

钱先生博古通今,各种著作信手拈来。

他的巨著《管锥篇》中,引用了上万部著作。

先生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

柯灵老先生在《促膝闲话锺书君》赞叹钱钟书:

“站得高,望得远,看得透,撒得开,灵心慧眼,明辨深思,热爱人生而超然物外,洞达世情而不染一尘”。

阅读无数书刊,透过经典看世界,让他成为纯粹通透的大师,被誉为“文化昆仑”。

手握一份“21”,便可畅游经济领域,知晓天下财经事。

它还有资深专家的意见作为参考,帮助我们跳出原有的框架;

新的一年,你可以订阅一份《21世纪经济报道》,尝试用它来开眼看世界。

21世纪经济报道

官方客服微信

(广告)